长期以来,在其他互联网创业者相比,网络安全创业者更像是金庸小说中的“逍遥派”,神秘、高冷、稀少。当然,这也和网络安全的行业特性有关,如果不是在行业中浸染多年的老手,决然不能做出什么成果,更不用说自立门户、融资发展了。
那 么,是什么阻碍了网络安全创业者走向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呢?为此,“安在”潜心走访了数十位行业大佬、创业者和投资人,听取了多方意见,在进一步确信网 络安全行业整体欣欣向荣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具有浓郁行业特性的创业短板,妨碍了更多创业者在网络安全行业取得更高的成就。
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同感受是,如今网络安全行业的特征是“政府声音大,市场雨点小”。
一方面,在“棱镜门”的直接推动下,国家成立了网安小组、出台各种政策、做出各种表态,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但是另一方面,大量互联网企业在信息泄露之后依旧免责、监管部门或法律对于企业网络安全没有刚性要求。
网络安全归根到底是“合规驱动”性市场,在缺少来自监管或法律的刚性要求之外,光靠网络安全行业的恐吓或者科普,虽然会让企业或者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是距离为网络安全买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外,政府虽然已经从国家战略高度开始重视网络安全,但是在政策末梢上对于网络安全的关注还是有待加强。
例 如,在“安在”走访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遍访数十位创业精英之后,尚未发现哪座城市有任何一个定点扶持网络安全的创业园区或者孵化器,又或者针 对网络安全企业有着特殊扶持政策的规定。反观被誉为“创业的国度”的以色列,则雄心勃勃地计划将贝尔舍瓦科技园打造成以色列乃至全球范围内范围上的网络安 全中心。相比之下,中国的网络安全创业还如同星星之火一样,在各地伴随着网络安全传道者一起,像蒲公英一样随风起伏,而缺少一片优渥的土壤。
目 前网络安全的主要用户其实集中在政府、军队、银行等国有背景机构。但是,对于很多网络安全创业这来说,这部分市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所以,目前绝大 部分网络安全创业企业都是以互联网企业为销售对象。但正如上文所述,由于目前法律法规及外在环境对互联网行业的合规要求比较低,所以,这也导致很多网络安 全创业企业难以为继。
正是因为阳关大道走不通,才导致部分网络安全从业者开始走“独木桥”,即灰色产业乃至黑色产业。又或者,他们干脆“逃离”网络安全产业,进入其他相关的互联网行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网络安全行业尤为如此。对于网络安全行业,其实不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最重要的就是将市场开放,创造更为平等和开放的市场。让网络安全人才能够有机会为国效力,而不是报国无门。
而且,过多的“玻璃门”也不利于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很多网络安全人才都是起于兴趣、成于专研但是逃于前途。如果没有相对平等的存量市场,坐等增量市场的扩展,就不会有一代代的年轻人愿意投身网络安全市场
在调研中也显示,很多网络安全创业团队均为资深的“技术宅”,“安在”走访的每个创业团队基本上都有一套成型的产品和过硬的实力。
但是,创业不仅仅是写完代码就了事,即使是以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比如谷歌、百度等,也都有很多市场、运营乃至营销人员,以不断提升团队的影响力。提升影响力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让销售客户和投资人更好地了解自己。
目前组织网络安全创业团队“外向”的原因在于两点,首先是技术背景出身的人会更相信技术决定一切,其次网络安全行业本身就相对封闭,这也让他们缺乏感知到与外界沟通的必要性。
但 是,网络安全创业真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关注“需求侧”,让那些可能听不懂技术、但是真正需要网络安全服务产品的人,能够了解、熟悉乃至信任网络安全创业团 队的产品。可以这么说,传统的网络安全企业更加注重是自己所在“供给侧”,而未来的网络安全企业则必须关注客户所在的“需求侧”。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网 络安全创业也亟待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 然,和以往相比,如今网络安全行业已经更加重视品牌建设了。于是,各类比赛、论坛、活动已经此起彼伏,吸引了更多行业以外的大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有些比 赛诸如“极棒”甚至还能造成不小的声势。不过,如果放眼更宽泛的视野,“安在”还是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人还是有中感觉,即很多活动是“圈内热热闹闹,圈外 无声无息”。显然,在很多网络安全创业者在抱怨“对牛弹琴”的同时,也需要看清楚一个事实,即整个网络安全行业的品牌建设还是有待加强。
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网络安全创业也沾染了互联网时代的特色,在风投的加持下、快速迭代的风格下,新时代的网络安全企业开始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美”。
以前诸如启明星辰、安恒等安全企业,多数是是追求业务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等特色。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安全人才涌入市场,“小切口”、短平快的网络安全创业项目开始成批出现。这些创业者根据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市场所需,通过一个个小步快走的产品在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正如安卓系统一样,通过提升开放性满足了大量手机厂商的独特性,提升了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行业的碎片化特性严重。同样,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行业,随着大量的网络安全创业此起彼伏地成立。
那 么,谁来成为这个日趋碎片化的产业链的整合者?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角色。虽然目前BAT都扮演着重要的“金主”角色,但是由于其浓郁的帮派色彩,因此不同帮 派之间也会导致与邻为壑的弊病。同样,政府虽然最适合扮演整合者角色,但是由于专业能力和效率因素,目前整合效果仍有待观察。
一句被反复提及的话就是,“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网络安全行业来说,很多身处其中的人想必也深有同感。
如果站在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间维度回望当下,网络安全一定会是重要但不那么耀眼的存在。过高的进入门槛、平平的想象空间、有限的应用场景,都让这个行业成为 互联网行业“殿后”的角色,在急速飞驰的行业中最后前进。但是,所有人也都明白,如果没有网络安全行业的护持,那么再光鲜亮丽的互联网行业也不过是空中楼 阁。网络安全不是“皇帝的新衣”,而是“皇帝的卫队”,不可或缺的存在。
“安在”访问过的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均认为,网络安全行业还没有到真正爆发的时候,但是距离那一天也不远了。
在上述种种的矛盾和未来之间,如何搭建起一座不绕弯路的桥梁?对此,“安在”只首先提出以下两点思考,权当抛砖引玉吧。
放眼任何一个新兴行业,凡是行业崛起前夕,必有相关信息平台崛起。比如最近新热的VR、区块链行业,就已经在一些投资人的支持下,一些垂直媒体和信息服务商应运而生。
同样,上海市市委相关领导也表示,上海市科技行业产业化之所以滞后,与科技中介的缺失有重要关系。所谓科技中介,就是在市场与技术之间搭建起桥梁,本质上就是信息服务业。
对于网络安全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网络安全行业由于专业性,因此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来了解和梳理行业信息。同样,也要有针对同行业甚至跨行业的传播,以此提高行业内部的整合程度,以及对外的传播效果。
对于网络安全行业来说,做大蛋糕远比如何分蛋糕重要。因此,系统梳理当前市场上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情况,同时满足这些需求,将成为接下来网络安全行业重要的沟通工作,这样也才能有的放矢。
但 是,这也算是一门比较系统的信息梳理工作,应该由更加专业化的团队来执行。原来的运作模式是创业团队完成一条龙的调研、开发、销售。但是随着行业生态的不 断成熟,如何用好用活行业内部资源,在行业内部形成精准、细分的专业分工,同时不同环节之间能形成无缝对接,最终展现在市场面前的是一个具备极强自组织能 力的智慧行业。或许,这正是未来网络安全行业的最佳的发展形态。
最后,作为一家专业领域新媒体,“安在”将持续关注、寻找、报道并服务于信息安全创业,借本次发布年度调查报告之际,“安在”也正式广发“英雄帖”,征集信息安全创业项目。
——如果你知晓并关注上述几点,并有重要线索可以提供;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qXRZDHa 密码: v6n9